2005的最后一个月

当时间刚刚进入2005年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并不是因为这个年份对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如果说有,那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一年中的每一天,我都不再是学生的身份,而是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这并不是令我感到高兴,甚至有点兴奋的原因。其实对2005的盼望大概从高中就开始,原因很简单,2005年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诞生100周年。我在年初曾经信誓旦旦地想要把相对论再学习一遍,然而,毕竟是在工作了,不像在学校学习,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种兴奋也就慢慢地淡化了。

一转眼,已经是2005年的最后一个月。又拿起了《相对论导引》这本书,似乎又钩起了那份逝去的激情,然而这其中,却已经包含了一丝悔意:总是很难学会利用分散的空闲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翻着书,从头再看一遍曾经看过好多次的章节,似乎又有了新的理解。亲切也好,数学的美感也好,虽然还可以感觉到,但额外地,我却感觉到了这些知识带给我的另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感受:真实感。

在一行行的公式和一段段的推理之中,没有任何谎言可以栖身的地方。这种感觉,在现实的社会中已经很难感受到了。信用卡消费和打折机票的短信,在手机换号后就源源不断地光顾我的手机。任何一个让你开心或吃惊的消息背后,都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井。谎言,似乎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普通话”。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并不是我所喜欢的生存方式。曾经有一个老太太,半哭着对我说:“两天没吃饭了,行行好吧。”我没有犹豫地就给了她十块钱。然而,很快地,我就觉得自己挺傻的。于是,我将自己对行乞之人的绝望,花十元钱买了回来。以后,再看到这些人,就等于看到了这个社会上最真实的东西:骗子。一个简单的不动点原理的应用,竟变成了讥讽社会的笑谈。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宣布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或者说是可以看明白这其中的“真实性”。甚至在爱因斯坦发表他的广义相对论之后,世间留传着只有两个半人可以理解这种最高深的理论的说法。人们最早投向这些理论的,是质疑的目光。真理与荒谬,谎言与真实之间,似乎并没有想像中的清晰的界限。然而,荒谬挑战的是人类无穷的智慧,而谎言则直指人们脆弱的心灵。

 

时间周而复始,即将来临的圣诞节将宣告新年的开始。我只希望能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中,能从书本上找到久违的真实的感受。

此条目发表在杂感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2005的最后一个月》有 7 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