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录一:物理诗人

 行星轨道是椭圆,

恒星位于椭焦点。

星阳连线在旋转,

等时扫过等积面。

 

精神矍铄鸭舌帽,

妙语连珠手提包。

深入浅出辩精妙,

师恩厚重艺高超。

 

    同龄的附中人可能已经猜到了,这恩师录第一回写的便是老陈。

 

    在附中,留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是有几个老师的课要是没上过,就等于白来附中三年。具体是哪些老师,我已记不得了。但凭我在附中六年的生活感受,如果没有听过老陈的课,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如果从初二上物理课开始算起,直到高二换了新老师为止,老陈一共教了我三年。但说实话,初二头一个学期的物理课基本没有听懂。第一次期中考试,老陈就出奇不意,在黑板上写了四个题,并声称一个题25分。也就是说至少要做出三个题才能及格。我记得自己似乎只做出一道多一点,40多分的样子。这就是上学以来,第一次尝到了不及格的滋味。后来,年级组长出面,让老陈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也就是说要用“标准化”试卷重新进行考试。但对于第二次考试最后是多少分,我已经没有任何记忆了。至今仍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第一次物理考试成绩——40多分。时间到了第一个学期的期末,我在最后的考试中得了100分。更让我记忆忧新的是老陈在点评试卷的时候还点了得满分的人的名字。当时全班应该是两个人得满分,老陈点了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的名字。这也是我的记忆中,被老陈点名的唯一一次。

 

    老陈上课的时候,多是面带笑容,经常给人一种自得其乐的感觉。老陈自得其乐,坐在下面听课的人也自然乐在其中。老陈的装束很有特点,一顶戴了多年的鸭舌帽几乎成了他的标识(zhi4)。令人叫绝的是他有一个布做的手提包,似乎每节课上他都可以从中拿出许多令人叫绝的教具。这些教具有现成的,也有老陈自己做的。除了这些我们可以讲得出的特点以外,老陈便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然而老陈讲起课来,可是神情飞扬。还记得初中的时候讲磨擦力的情景。其实磨擦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很容易讲清楚的概念。老陈先从“形变”讲起,他说,任何东西,无论多硬,只要你压它,它就会发生形状上的改变,就叫做“形变”。但大多数的物体都不愿意变形。就像别人挤你的时候,你就会把他往回挤,边挤还得边说,“你别挤了,回去”。这就是老陈,在他的课堂上,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想法,都会说话。在说笑间,就让你记住了重要的概念。后来老陈课上要给磨擦力“平反”,题目就是“磨擦力是搞分裂的力么”。老陈说,磨擦力其实是团结的力。就比如说你把手放到桌子上磨擦。你就会感到磨擦力了。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你的手在磨擦时会跟桌子说:“你别离开我,跟我一起走吧”。桌子对你的手说:“你还是别走了,你给我回来”。磨擦力就是这样产生的,是团结的力。等老陈把磨擦力都讲完了以后,他不但告诉我们磨擦力是团结的力,而且磨擦力不全是阻力。此外,老陈还显示出了他写诗的才能,给磨擦力写诗作传,结束这个阶段的课程。诗云:

接触有形变,

粗糙接触面。

分离欲分离,

磨擦力出现。

不比muN大,

mu值看磨面。

欲减小磨擦,

滚动加润滑。

 

    话说到这儿了,就不能不提老陈“呤诗作对”的本事。这也是老陈令人叹服的“独门功夫”。物理课上,有很多概念是容易被学生忘记或误解的。老陈可能是出于让学生记得住,记得牢的目的,将很多“诗作”传授于我们。这些诗作,从某种角度讲,成为了我们学习物理的一个兴奋点。比如说,刚开始学习物理就涉及到“惯性”这个概念,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老陈说不是这样的,有诗为证:

什么是惯性,

保持速恒定。

惯性永存在,

大小质量定。

   以后每次再做惯性的题,老陈就拿出他的这首诗,并问我们“质量变了么?没变,那惯性呢”。于是我们班的学生就很少在这方面犯错误。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不太容易记住的操作。老陈也有作品帮我们记忆。比如天秤的使用,就是很琐碎的。老陈却有他的天平三字经:秤放平,码回零,调梁平。左放物,右放码。调游码,平衡时,两数加。绝对不许手触码。当然,最后一句是老陈怕我们弄坏仪器而特意加上的警句。若说到老陈诗作的集大成者,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老陈的七绝·题开普勒定律,也就是本文正文前的第一首诗。正所谓,老陈佳作时时出,学生用心牢牢记。从初二到高一,我的物理课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然而自打那一次得了一个满分以后,我的物理成绩一直平平。虽然上课不是很懂老陈讲的是什么,但总是坚持记笔记。因为老陈很少照本宣科,他课上所讲的又是比书上高明很多,学习起来自然是比较困难。幸运的是,我很喜欢老陈讲的课,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记下来回家自己琢磨。老陈还喜欢给有余力的学生单独讲一些更深入的课程,虽然我不是那种很有余力的学生,但总是坚持去听课。不过实在是因为自己悟性不高,一直摸不着门路。时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地流失着。高二的时候换了新老师,一开学就做了摸底考试,我的成绩是不及格。就在高二这一年,我才发现跟老陈学到的东西很多都没有理解。高二的物理学习,开始渐渐进入状态。并且从那时开始,自己用课余时间学习微积分。高三的时候又换了一个老师,又是在一开学就进行了摸底考试,我又成了不及格的三个人中的一个。不过后来,高三一年越来越能理解老陈讲的许多东西,似乎微积分的学习对于理解老陈的“小量分析”有很大帮助,成绩也渐渐稳定地提高了。最后到了高考,物理仅比最高的化学少了两分。参加过2000年高考的人都知道,化学是初中的水平,分高不代表能力。

 

    我在附中读书六年,其中三年的物理都是老陈教的。按理说,这个时间不算短了。不过人总是这样,拥有的时候总不在意,失去时才知道珍惜。然而,对于老陈的感念,还是在大学期间渐渐加深的。那时上物理课,曾经有一章学习多质点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对于动量,很简单,多质点系统的动量就是质心的动量。但动能就相对地复杂一些,是质心的动能加上各质点“相对于”质心的动能。虽然印象不是特别清晰,但我能认出,这个知识老陈在高一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了。而当时的我,由于不是特别明白老陈讲的是什么,还在家专门复习过。但终因为悟性不足,没能得其要领。而看见大学课本上的公式,我似乎还能想到老陈讲解时我记下的笔记。难怪后来我对大学同学说,我们初中有个物理老师,他给我们讲了很多知识。有多少呢?只要将大学物理中的含有微积分的部分去掉,就是他教授给我们的知识。其实这话也不是全都正确,老陈还有很多精妙的讲解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明白的。

 

    凭心而论,我们这一届学生是挺让老陈失望的一届。老陈在我们身上花了很多的心血,可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各项比赛中拿出让老陈欣慰的成绩。反之,我们在平时的课上,因老陈“好说话”,不是很专心听讲,更有甚者,曾经让老陈“罢课”,在物理课上让我们自习。2005年春节前,好不容易找到了老陈的电话,打过去电话问了个好。本打算想去看看他老人家的,可那时才知道,老陈已经不在附中教书了。但他还在给学生们上课,还在从事着他热忠的职业,还在延续着他的教师生涯。老陈说他比较忙,见面恐怕不好安排。虽然没能面见老陈,却为那些现在还能听到老陈讲课的孩子们感到幸运。

 

    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受老陈影响颇深。由感而发,题老陈写照七绝一首,附于正文前。

此条目发表在恩师录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恩师录一:物理诗人》有 10 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