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如今之二:口舌之快

如今世上成名之道无非以下三条:第一曰“立”,泛指所有以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成功或成名的人。这里自然包括大思想家,大实践家以及大阴谋家及其任两者或三者的组合。对这些人,大家都自然心知肚明。第二曰“傍”,即以各种方式与名人产生瓜葛而不牺任何代价之人。世人皆知的“傍大款”便是活生生的一例。第三则曰“反”,所谓吃不着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以此来分享大众的眼光。我曾一度很是怀疑某些著书骂金庸的人是否就深黯此道,但终因无心拜读其大作,才不了了之。

 

如今本有心写些东西讨论一下刘心武与红楼梦,终因总有骂声不绝于耳才没了心情。评论的心情没有了,自然就想骂人。我不是文人,不想口诛笔伐,连绵不绝;我也不想成名,故在此不点名姓。

 

其实网上见到的骂刘心武的人还是不少的,而且话语极其不雅。但人家都没留姓名,自然没有以此成名之嫌。但今日得见某人发评论于blog,又终得以被某网站转载,大名及其某某某长的职称赫然可见,而其文又无理无物,除叫骂之外别无他意,不免心中感叹万千。

 

早有人说刘心武研究红楼是因为小说写不下去了,是不务正业。然而今日得见之人却说刘心武研究红楼是精神上包二奶,尽显其借此成名之司马昭之心。而其文章原本就言之无理,言之无物,连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只求骂得痛快。真是痛快了自己,污了别人的耳朵。拿包二奶作比,大约是嫉妒吧——那简直是一定的。

 

说完了他,再说说别的半成名的人物也有批评过刘拿自己的东西到央视去讲是不对的。大概这些人都是象牙塔尖上的人物,在他们眼中,没有研究,只有研究者。说人家说的不对,有本事自己到央视说对的去呀。对于这种人,其内心深处有两点极为阴暗:第一,他们总以为只有冠以“某某研究所/处/院”的地方说的话才是正确的,才是可以讲给大众听的。这种愚民思维和心态是作为普通人的我所最不能容忍的。有人曾称那些自以为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人称为“民间数学家”,更有人称之为“农民数学家”。我承认,哥德巴赫猜想可能不是很容易就被解决的,但这种蔑视大众的“老子”心态是绝不可接受的。第二,他们之所以不敢让人随便去央视宣传自己观点的另一个原因便是怕对大众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们简直就是在说老百姓是白痴,他以为人家说啥俺们都信。难道他忘记了中国有句话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心武的东西之所以能引起很大影响,最根本的还是他研究的东西能够得到大家的部分认可。想必如果那些“正统”人士去央视说他爷爷是曹雪芹私生子的干孙子,估计是没人会附和的。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个人不挺刘不抑刘,他的观点有可取处,也有可商量的余地。其实不止红楼梦如此,所有的学问皆可拿来作为公众共享的研究空间。然而文人相轻,图口舌之快者,世人不齿。

此条目发表在杂记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叹如今之二:口舌之快》有 5 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