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潘多拉

最近看到了一条新闻,自称是关于《阿凡达》的穿帮“镜头”。我向来对电影穿帮不敏感,也是原以为是一些诸如《三国演义》里汽车出现在古战场一类的东东。打开一看,原来是文字描述。看了一些,觉得并无特别之处——既无特强,又无特点。然而,其最后一条,却让我颇不敢苟同。

新闻说,潘多拉星球上没有氧气,但即见到男主角点火把驱野兽,也见到大火熊熊中倾倒的Hometree。所以是穿帮之处。原因是地球人无法在潘多拉星上呼吸,需要带上氧气罩,因为潘多拉的大气是缺氧的。

虽然国内的新闻报道失真失职司空见惯,虽然这篇新闻的娱乐性比电影本身更甚,但还是忍不住要拿来说一下。虽然James Cameron自己说他的这部影片更多的应是"science fantasy",但毕竟还包含"science"。可能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理解西方人对科学的态度。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这不过是一部电影,或者叫做“科幻”电影,不用细究每一个细节。但是,编剧们已经研究过的细节,我们不能闭着眼睛就说“穿帮”并以“科幻”来搪塞。

潘多拉星上有没有氧气?答案是:有的。这并不是什么“幻想”,而是在电影初创阶段,就被James思考过的问题。不仅如此,他们所“创造”的这颗潘多拉星有着更为详尽的大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多于18%),氙气(5.5%),氨气,甲烷以及氰化氢。资料来源:http://james-camerons-avatar.wikia.com/wiki/Pandora

应该说,潘多拉星上没有氧气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虽然人类不能在潘多拉星上自由呼吸,并不是因为没有氧气,很可能是由于可致命含量的有毒气体的存在。除了大气成分,关于潘多拉更多的物理特性也都有记载:其直径为11447公里,质量为0.72个地球质量,重力速度为0.8g,大气密度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2倍,大气压为0.9个地球大气压。这些物理参数,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生物的体型及其在星球表面的活动能力。

如果只是这些还觉得不过瘾,那么可以看看这里。这里记载了把男主角送到潘多拉星的星际飞船的主要参数。有意思的是其如何实现星际飞行的。文中说:首先飞船要经过0.46年原始加速阶段,在这个时间里,以1.5g的加速度将飞船加速到0.7c。然后保持这个速度5.83年以接近目的地,然后再用0.46年减速。在潘多拉轨道上运行1年后,开始返程。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时间都是飞船上的时间,如果在地球上来看,因为相对论效应,单程时间会略多于6年。

说到了这里,我想对这部电影有多“科”,有多“幻”,应该可以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看到的电影真的是很梦幻,但我们也应该知道,这种梦幻本身,却是精心甚至是艰辛的准备的结果。不管别人怎么看,这种可能某些人认为无用的心思,却增加了我对这部影片的娱乐感。美国人所做的这些,使得他们不仅仅是创造了一部电影,更“制造”了一个持续性的“娱乐平台”。好戏会不停地上演——电脑游戏,娱乐书籍,三部曲等等。所有看似无益的“准备”,最终变成了经济危机中最稀缺的资源——钞票。这也是中国电影尚难以望其项背之处。

此条目发表在杂感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