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一刻(一):吉娃娃超狗

甲:我不喜欢养宠物,特别是狗。
乙:小狗多好玩儿啊,怎么就不喜欢呢?
甲:其实以前也挺喜欢,后来有一次惹着我了,就不喜欢了。
乙:小狗能怎么惹你呢,让你这么恨得慌?
甲:那次啊,是个小吉娃娃。
乙:嘿,就吉娃娃好玩儿啊。
甲:好玩儿是好玩,他也讨厌啊。
乙:小吉娃娃能怎么你啊。
甲:他啊,他往我皮鞋上尿尿。
乙:尿就尿呗,又淹不死你。
甲:这怎么说话呢!
乙:本来嘛。
甲:我那是新买的小牛皮鞋。
乙:那回家擦擦不就完了嘛。
甲:我也不是怕他弄脏了。
乙:那到底为什么啊?
甲:他尿就尿吧,还抬腿。
乙:听着都新鲜,哪只狗尿尿不抬腿啊。
甲:他这一抬腿不要紧。
乙:怎么?
甲:他把我踢骨折了……
乙:(倒)

发表在 原创搞笑 | 一条评论

《曾经》和“曾学”

……
曾经有一个巨复杂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我没能搞定,
直到把一切都弄砸以后才追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个问题说:滚一边去,别他妈烦我。
如果非要在这前面加上一个期限,
我希望是:马上滚!
……
                      ——-老麟《博情录》选段

      如果读者还算是万分之一个文化人的话,一定不会对这段名为《曾经》的文字感到陌生。然而这段文字却引来了无数学者和网友对其反复而认真的研究。关于这段文字的学术性研究文章,也已经呈公比大于一的几何级数增长。人们皆称之为“曾学”。小编不才,学识有限,斗胆在此对“曾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做简要介绍。

一、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就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文字。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12.5%的研究都集中在了第一个词:“曾经”。为什么是“曾经”,而不是“过去”?不是“以前”?不是“很久以前”?为什么不是“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有的学者指出,“曾经”一词,表“过去”的含义都集中在了“曾”一个字上,而“经”则表示这是作者亲历亲为的事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曾经》是带有自传性,自叙性的文字。最新的,比较独创性的研究,发表于今年6月的名为《曾学十二疑》的“曾学”半官方杂志上。其作者是来自西藏大学文学系,比较文学专业的察吾次仁教授。察教授从“曾经”一词的语法功能出发,得出如下结论:“曾经”一词,是中文的“现在完成时”。而完成时在英语中的作用之一,就是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影响到现在”。他认为,这表示作者认为文章所描述的事件,至今仍对其生活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整体上来讲,文本细读的研究,可以让人感觉到作者在遣词造句时,是多么地字斟句酌,惜墨如金。每一个名词,动词,甚至是助词,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字虽短,但信息量相当大。这部作品,很好地诠释了那句话:作家,可以有赘肉,不可有赘笔。

二、《大话西游》学
      显见,这段文字受《大话西游》的影响非常之深。《曾经》一文,时时刻刻处处字字句句都与《大话西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如那句诗所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大话无所云。作为中文世界的后现代主义电影经典之作的《大话西游》,究竟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地影响着作者,作者又是希望通过《大话西游》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传达怎样的思想与感情呢?这些方面的研究成为了“曾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话西游》学,简称“大学”。
      “大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而且“大学”的研究,也是“曾学”研究中,组织性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分。全国各地纷纷组成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而且每个机构都有完备的组织结构,充裕的研究资金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青年学子们,纷纷投奔其兴趣所在的相关部门。这也使得“大学”的研究有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以长江为界,江南江北各有一个最著名的研究机构,它们分别是: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

三、作者研究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特别是一部自传性的,自叙性的作品,对作者及其生平的研究,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曾经》一文的作者,老麟,自然成为研究者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老麟是谁?生于何时?死于何处?小学念了几年?中学是否毕业?四级考过几次?买的什么车?被谁贴过条?结过几次婚?上过什么山?拜过什么庙?庙里供的什么神?庙前有棵什么树?树上有只什么鸟?鸟嘴里叼的什么果?下山走的什么路?去的谁的家?叫门谁给开的门?赐的什么座?沏的什么茶?说的什么书?说完给的什么钱?……事无巨细,皆在“麟学”研究范畴之内。
      “麟学”的研究日新月异,其成果多是“曾学家”与历史学家合作的结果。关于作者身世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汇总在百万字的巨著《寻麟记》(2006年第二版,中国畜牧业出版社)之中。著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武侠大师金古羽先生,在百忙之中批阅完全书所有回目,提字并序,兼收1元象征性版税。该书内容丰富,史料详实,非一言半语可以说清。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在各地新华书店购得,仔细品位。这里可以透露一点的是,全书第一章从贞观之治讲起,回目为“杯酒释兵权,将军归了田”。

四、索隐
      从“曾文”出版第一天起,就有人对“那个巨复杂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文章字面含义以外的探索,最终演变成了最具争议的“索隐派”和索隐“曾学”。这一流派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神秘的色彩。每到“曾学”的研究进入低谷时,总是一位索隐派先驱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独到的见解。从而引起社会上对“曾学”的极大热情,进而带动“曾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今年3月起的又一轮大众“曾学”研究热,便是拜一位索隐派研究者所赐。这位研究者便是吴意文女士。吴女士在今年年初,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一家之言》栏目。在节目中吴女士用悬念不绝的情节,扣人心弦的讲解,步步推近自己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一大批之前从来没有对《曾经》一文产生任何兴趣的读者。吴女士的研究从作者老麟的一位情人的真实身份入手,解答了许多悬在“曾学”研究之上的“为什么”,且又自圆其说,很多人颇以为然。虽然有不少“曾学家”对其研究资料或研究方法都产生了不小的疑问,但吴女士在“曾学”大众化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很多自以为与文学无关的人,都纷纷谈论《曾经》,这也许便是索隐研究的魅力所在吧。

      小编水平有限,只能对《曾经》和“曾学”作如上的简要介绍。思考良久,仍未找到合适的词汇来结束这篇报道。就让我们用两句名言,对这篇文章作一个完美的了结吧。

      曾经不是假,搞笑莫当真。
                              ---夜宴斋在《博情录》楔子里的批语

      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发表在 行为艺术 | 5条评论

近况与近照

一个老朋友突然问我有没有近照,而且说我的blog上,最近技术的东西很多。嗯,想来也是。于是翻出一些两个月前的照片到blog上晒一晒。
 
时间:7/4日,独立日。地点:Gas Works Park (地图)。同行:QHU
 
Fremont Bridge:吊桥,其下可通过比较高大的船。我们刚走过来,桥就吊起来了。
P1010208        P1010213
 
 
Ride the Duck:美国的水陆两用游船。试着点前面的链接,然后用鼠标在那个小鸭子的图像上快速左右移动。It’s very unique。水陆两栖是:amphibious.
P1010215
 
 
临时前,Willie说有个叫Fremont Troll的东东。当我看到Troll Ave时,就直接往北上,终于见到了这个东东。7月4日的我是多么幸福。第二天还买了西瓜,而且上网和妈妈、姥姥视频。谁能想到半个月后姥姥就走了。幸福永远都不是完整的。
P1010218    P1010219    P1010222
 
 
Gas Works Park: 其实就是这么个废弃的气厂(从来就没有废弃的矿厂,当然只有废弃的气厂——而且没有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德德在我离开北京时说过的,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感的国家。想想,如果是在北京,国庆的焰火完全可以在长城角下点燃。狼烟起,江山北望。这种感觉,不是几块废铜烂铁可以相比的。说到这里才发现,Great Wall的缩写竟也是GW。
P1010228
 
 
看看大家这是干什么呢?没错,排队上厕所。一个国家或民族,有如此之强的秩序观,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向世人展示着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发达和强大。我从来没有以此来对我的祖国说三道四的想法。所谓文明,从来都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体之上的。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明,又何尝不是以经济和物质为依托呢?埃及,希腊,罗马等尽人皆知的古代文明,哪一个又是羸弱小国?历史总有起伏,俗一点讲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富强的日子可以过,发展中国家的日子不能过:这不是我们这个民族一向的精神。所以,在北京的时候,排队时我从不抢先。我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P1010229
 
 
这是众多照片中,唯一一张有美感的。QHU同学坚持这个观点,因为这是她的作品。我个人并不反对把这点credit记在她的身上。
P1010236
 
 
美国已经有3亿人,所以,看见这样的场面,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好在大家是在等焰火,要是在等面包,怕是没有这么轻松了。 
P1010241
 
 
接下来是一些焰火的照片。这张叫什么好呢?二二得四?也许是说一个人二还可以,两个人都二就得“死”。
P1010256
 
 
Cube
P1010257
 
 
突然发现,这个焰火摄影,傻瓜机就真的“傻瓜”了。也许只有单反才能照出好的效果吧。大侠要是看到,多指点指点。曝光不合适,真的是要把独立日拍成《独立日》了。
P1010260    P1010261    P1010262
 
钦此。
发表在 杂记 | 2条评论

有心/无心 的组合

人们常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应该叫“是非”。想得多了,并不总是好事。
 
那“说者有意,听者有心”,这应该叫“知音”——一种比东北虎更稀有的生物。
 
所谓“说者有意,听者无心”,似乎应该叫“广告”。难道您还对广告费了不少心思不成。
 
最后这“说者无意,听者无心”的,绝对叫:
 
BLOG
发表在 杂记 | 2条评论

IE8 Beta2 首发包括中文版

链接:
 
IE8 Beta2 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款最新的IE浏览器包括了以下的新功能:
 
  • 增强了稳定性,而且当一个页面无奈崩溃时,不会影响其他页面,再没有“全军覆没”的担忧。
  • Tab将根据内容变换颜色。来自同一页面的tab使用相同的颜色,并在右键菜单中提供"关闭这一组tab"的功能。
  • 加速器(accelerator):想知道页面上某个单词的含义又没有安装电子字典怎么办?选中这个单词,点右键,鼠标放到"Encarta"上。
  • Web Slices: 一种特殊的收藏项,当你点击时,不是跳到那个页面,而是将那个页面实时的内容显示给你。而且不是整个页面,是你创建收藏项的时候,选中的那部分。比如奥运会奖牌榜。
  • 查找:Ctrl+F,将提供页面上的增量查找,不再是傻乎乎的对话框。
  • 迄今为止,IE提供的最标准的渲染引擎:IE8 Standards Mode。通过了Acid2测试。IE8提供兼容模式,以保证多数为老IE设计的网页能够正常显示。
  • 自带Developer Toolbar,可以方便查看页面见的Tag, Styleå’ŒLayout信息。带有JScript调试功能。

终于有一款带有自己劳动成果的产品发布了。

发表在 工作 | 4条评论

为什么正方形的点和它的一条边上的点一样多

上次的blog里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没有人讨论,似乎大家都更关心秘籍。但是我还是更愿意讨论一下正方形和它一条边上的点一样多的问题。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实际上是要证明实数和实数对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让我们把问题归结为[0,1]之间的实数。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一条线段上的点可以和[0,1]之间的数有一一对应关系,那我还没有现成的道理。暂且在这里当作一个已经前提。(关于[0,1]和R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似乎可以再做讨论。)
 
于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证明[0,1]之间实数k和[0,1]之间的实数对(x,y)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我最初是想k=(x+y)/2之类的,但k不能唯一确定(x,y)。最近想到的方法是这样的:
 
因为所有的实数都可以写成无限小数,所以,令k为这样的一个实数:它小数点后第2n-1个数字是对应的x的第n个数字,它小数点后第2n个数字是对应的y的第n个数字。这样一个,k与(x,y)之间就有了一一对应关系。比如k=0.1234567,对应的x=0.1357, y=0.246。后之也成立。对于k=1,我们尽可以应用1=0.99999999999…的常识。
发表在 数学的精神 | 3条评论

步步为营,搞定第一个memory leak

2008年8月18日的不眠夜最终成为了难忘的时刻。看来国人青睐数字8也许真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Memory leak,而且是AddReft和Release带来的memory leak。当你面对286个调用栈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人与神之间的区别。
 
讨论,和XL热烈地讨论。决定写一个工具来帮助我解决当前的问题——不知道前景如何,但似乎感觉到这是唯一的选择。
 
第一次的结果出来,等于白干,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下班时间到了,简单地去了teriyaki。然后赶回我的window office,继续战斗。
 
深刻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我认为自己还是充足的,要不他们为什么不hire一博士生呢?这至少说明我的老板们还是觉得我的知识是够用的。花了些时间分析了一下实际的问题。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的数据结构——非常适合当前这个问题的数据结构。于是,理论开始和实际结合。事实证明,后面的路因此而好走了许多。当build出了这个数据结构之后,又如何下手做分析呢?或者说,我用什么办法让我的工具告诉我问题出在哪里呢?各种“想像”中的理论都涌现出来了,但是没见到有什么好的思路。只好反复检验数据结构,看看实际的数据到底有什么特点。终于,放弃对最“完备”的解决方案的追求,改为基于最可能的情况的假设。
 
这次写工具用的是C#,一个可以让你完全集中于具体问题,而不是各种基础数据结构的超级语言。事实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编码体验。按理说,编码的经验也不少了,但这一次真的是实践了XL不断向我介绍的,从老板那里学来的编码秘籍。用他的话说,叫做“正规军,阵地战”(当我听到“阵地战”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是坦克配机枪兵加MM)。所有的编码基于必要的假设,用Assert向所有不满足假设的情况说“No“。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竟然没有调试过我的工具。出现了Assert就意味着输入不规范或者是必要的改动。不是我刻意地不去调试,而是这样的“阵地战”,一下子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没有调试的必要。
 
当消灭了所有的Assert之后,我的工具向我展示了它的成果:从286个调用栈中,找到了6个可疑的栈。而这6个可疑的栈中,有5个栈顶都是非常基础的函数,没有什么理由会引入memory leak或者说,它们理应如此:因为它们可能就是为了创建或清理对象,从而是memory leak的疑似患者。只剩下最后一个。当时我并没有对这个工具抱多大的信心。但当我查看这最后一个栈的栈顶函数的修改记录时,突然发现有若干Release被去掉。似乎是新加入的代码没有完全清理干净。事实证明,最后的修改非常简单,合理,而且正是在那个栈的栈顶函数里面。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感觉,那一定是康托的名言:“Je le vois, mais je ne crois pas.” (I see it but I cannot believe it) 。康托说这话,是因为他证明了一个正方形上的点和它一条边上的点的个数一边多。我说这话,是因为在我还没有完全明白为什么我的工具能有效之前,就已经被它的效果所震撼。
 
今天白天,见到了老板,向他介绍了我的工作。老板果然是技术狂类型。平时的事情他都少有时间多聊,这次则很有兴致地认真听我介绍。他很高兴,特别是这个leak并不在我们组负责的模块里。他也坦言,在一个不熟悉的模块里找memory leak确实是nightmare。也许还有一个原因:这个问题是他的老板引入的。
 
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了以下的启发:
  • 很多时候,你是不知道你所掌握的知识什么时候可以帮助你。所以对各种知识,要么投资,要么放弃。不可投机。
  • 不要想着“终极”解决方案,至少对工程师是这样的。从最常见的假设,而不是最纯粹的假设出发,你会走得比想像的更远
  • 要“正规军,阵地战”。(机械化?)
  •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具体,不是说“这一类问题”,而是说“这一个问题”。了解具体问题的特点,算是知己知彼。解决一个问题,胜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终于想到了如何证明正方形拥有和它一条边一样多的点。下次blog再写如何证明,有兴趣的朋友谈谈你的想法啊。

The people bowed and prayed to the XML God they made.
                                                                   — tianlynn

发表在 计算机与 Internet | 一条评论

休博两周,关注奥运(EOM)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Some "must be" (draft)

Work must be done.
Job must be compensated.
Career must be managed.
Joy must be felt.
Happiness must be shared.
Heart must be followed.
You must be taken care of.
 
Man, what "must be" do you come up with?
 
Blog must be commented. — tianlynn
 
A great comment being written I sense. — tianlynn (a la Yoda).
发表在 未分类 | 2条评论

Building 50 on fire (这不是演习)

周日加班,三点左右,楼道里突然有刺耳的鸣叫。开门看,所有火警的警示器都在闪。“也许是演习?”是我一开始的想法。忽然,AlexM走了过来:“We are on fire!”。于是,跟着下了楼。
 
不一会,救火车来了。Cathy告诉我说,如果是演习,救火车是不会来的。于是,只好回家了。周末,亲眼见到了美国消防系统的工作效率——基本上比我反应的快——当我还在思考是否真的有火情,消防员已经进了楼。奇怪的是一直没有见到烟,后来听说是个非Window Office着了火,难怪。
 
IMAGE_042
 

IMAGE_046

IMAGE_048 

IMAGE_053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