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

前两天还和NN谈起来关于梦想的话题。最后我们都认为梦想不能是一个一上来就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东西。反而是想好每一步,走好每一步,实现一个个小小的梦想的人更容易成功。
 
后来又想想走过的路,确实是一个小期望接着一个小期望的走过来的,大多很野心的想法都没有了影子。
 
上小学的时候,爸妈给买了游戏机,很是玩了一阵便远没有了当初的兴趣。后来的机缘是买了一台学习机,为此还把姥爷家里用不着的老式黑白电视拿来做专用显示器。爸妈给张罗了一个铁架子,就这样,一个长得像电脑的东西就放在了一个长得像电脑桌的东西上了。当时很想把Basic学好,就跟着LX同学学习。别的没有记住,只是记住了他在小学校的国旗杆下认真的讲解Basic的17条语句。当然,我现在也还觉得当时听得比他讲得更认真。但功力毕竟有限,终是没有写出玛利奥的游戏,终是没有搞明白如何用磁带录下Basic程序——直到初中,才有了可以使用软盘的学习机,才偿了存点东西的心愿。从学习机还学到了的,就是五笔字型。很佩服自己的一点就是,其实最开始只是很好奇为什么五笔字型能用四个字母打所有的字。后来无意间翻开五笔字型的码表,看到了啊=KBSK而阿=BSK,突然觉得似乎可以用数学上的代换得到:口=K。于是便开始在码表里找各种各样的汉字。如果说码表是方程组的话,字根表就应该是方程的解了。我最后做出的就是一张属于我自己的字根表。当我可以用五笔在学习机上打文章的时候,其实还不怎么知道什么“王旁青头兼五一”的口诀,对五笔字型的理念更是一无所知。如果非要用现代的高级说法忽悠一下的话,应该是上小学的我,使用解方程的方法,逆向工程出了五笔字型字根表。总结一下这些小小的心愿:游戏机——学习机——Basic——五笔字型——五笔字根表。当然,还有小学的毕业考试。
 
上了初中,就开始有了传说中的裕兴学习机。 在学校里面,又学习了Pascal——一种当初还笑话其为歪七扭八的编程语言。到了初二,便有了第一台电脑,486DX266,4M内存,400M硬盘,并且用上了DOS和Windows 3.1。当时买的是COMPAQ的品牌机,所以还是正版的Windows 3.1和Works。当时用QBasic和Pascal写了好多的程序,一半是为了背单词,一半是为了写好看的UI。不能忘记的是22张软盘拷回来的Windows 95——最终证明是该配置机器可以运行的最高版本的Windows。记得很清楚的是装完了Windows 95又装上了Borland Delphi 1.0之后,和WZ及GZY同学一起聊95有多么好,及如何看到95里面的复活节彩旦。当时是在附中的操场上,我头一次对一个叫做微软的公司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当时的我们一直感觉困扰的问题是如何在95里面直接再运行一个3.1——现在看来是个误会,但当时是真的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的。我们当时能得到的资料只有以《电脑爱好者》为主的杂志——因为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估计知道也没钱买终端,估计有钱买终端也不一定连得上,估计连得上也不一定有什么内容。后来,在《电脑爱好者》的一期内容里面,头一次了解到了一个叫比尔盖茨的人和一个叫保罗艾伦的人。也是头一次听说在微软工作几年就可以功成身退,拿着百万美金光荣退休。当时真的想像了一下如何能在微软工作是一件多么好的事,但维持了不到几天,就什么都忘了——没有人会在那个时候认真去想这个问题的。高中的时候,大多数的精力都被经常不及格的功课所消耗了,剩下不多的精力也都放在了对微积分和相对论的学习上。曾经三次尝试学习C,前两次都因为被指针和一种教科书上称为字符串常量的东西弄得经常crash而半途而废了。第三次是因为学习了一些汇编的知识而对字符串常量的实现有了顿悟,而一下子觉得对C彻底明白了。花了些精力把初中用QBasic和Pascal写的类Win95外观的窗口程序全部转成了C。当然,中学最重要的事是升学考试,没有可能去想工作的事。
 
上大学后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理论学习上,所以实践少了不少。 毕业前,在考研,保研,出国和工作中考虑了很多。想过出国,但千分之一途就而废了。考研好一些,是百分之一。找工作也算是百分之一吧。上了一个日语班为了做对日外包,可终是选择了保研。保研后就没有更多的担心毕业后的事情。为了让研究生的生活能更多的接解计算机,选择了地质信息系统。暑假里在实验室工作了一个月,很失望,觉得“钱途”“前途”两无望而被迫开始找工作——反正这个学是没法上下去的。找了三家公司,都给offer了,但都是3000左右的工资。身为北京人的我是知道北京是个什么生活水平,3000元是当时的我不能接受的。继续找的结果就是看完了2004年的奥运会,就到微软上班了。三年后,就到微软的总部上班了。一年后,有我的代码的IE8发布了。
 
事实和当初一念之间的妄想不谋而合,但每一步真的都不是为了今天这样的结果而精心算计的。反之,许多打算了许久的事情,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以极其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收场,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想明白的道理似乎是这样的:梦想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出门走路,其实心里是没有目的地的,但转的路口多了,总会到一个令自己多少都会有点满意的地方。生活是不会亏待你的——除非你非要觉得是这样。
 
来美之后,曾经有段时间非常担心自己的姻缘。那天在西雅图市中的菜市场里,见到一个天津人卖祖传秘方的。说是真的灵,专门告之你过去未来的。只是嘱咐说,不到不得已,不要打开。提前打开是不灵的,而且一份只能告诉一件事。我就花了$0.5买了一个白纸包回家了。三个月后,担心日甚,已经到了不得已的状况了。于是把那个说了一定灵的白纸包拿了出来。心里顿时安定了,因为答案就在里面。打开白纸包一看,里面又是一个白纸包,再打开白纸包,里面是个锡纸包,打开锡纸包一看,还是锡纸包。当时的心情一下子就到了崩溃的边缘。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啊?说了一定灵的啊?继续打开锡纸包,里面是个白纸包。打开白纸包,里面是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两个字:naonao。
此条目发表在杂感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梦想》有 3 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