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太平洋

虽然说是第一次坐飞机,但十个小时的旅程并不能让我一直保持兴奋。飞机的晃动远比我想像得要严重,这种感觉和坐火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它会不断地提示着你在旅途上。

我离着窗口很远,但还是能看到下面一片片的蓝色,这就是太平洋--从地质学上讲,一个已经衰老或死亡的,却仍是当今面积最大的大洋。蓝色,各种各样的蓝色,就是你能在那些一个个小窗口中看到的,除了机翼以外的全部。起飞不久的时候,是蔚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海水。到了黄昏,就已经变成了深蓝,黑蓝。到了夜晚,当然只是一片漆黑。天刚亮时,看到的是一片令人兴奋的,透着朝阳的金黄的,淡蓝的天空。很快,一切就和刚起飞时一样了,蓝天和白云,远方的和脚下的。

降落时的感受确实是没有想到过的。耳朵痛得简直就要爆炸了一般。前方的显示屏上,高度在快速的下降;耳朵持续的疼痛和耳鸣,所有的人都不说话。机上的乘务员们却仍然自如地来回走动并向你微笑。

说到这些机上的乘务员,国人可能都会联想到空姐。由于是第一次坐飞机,兴奋得使我在上飞机之前还没有想到这些。可是飞机起飞后不久,就开始供应午餐。这时我才发现,UA的乘务员年龄都偏大,有的可以和我的爷爷同岁。当然,年龄很大的只是个别,还是可以看到年龄的梯度的。虽然服务技能没有什么差别,但服务质量,或者说微笑的次数,是和年龄呈明显的正变关系。但他们当中年龄最大者,也和我的父辈相差无几。这样看来,听同学抱怨国航服务之差,也是可以理解的了。空姐空少,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从旧金山转机,747换成737,飞机小了许多。乘务员只有两个人,而且是相对年轻的。小飞机很拥挤,正像我妈妈出发前告诉我的,很不舒服。我被安排到了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号。正好靠着窗户,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一切。我的旁边坐了个日本女孩。她的英语很好,看来我对日本人的英语是有些偏见了。她在美国读过书,当然会是这样了。我们只说了两句,然后飞机很快就降落在西雅图了。终于完成了我的空中之旅。

在机场等行礼等了有一阵子,大约二十多分钟吧。然后去找出租车。一个印度大叔很高兴地帮我搬行礼。我把预先写好的地址给他看,他戴上眼镜看完之后就把地址还给了我。一路上没有说话。而我则有时间放松一下,欣赏窗外的异国风景。我的鼻子对空气的质量没有什么感觉,不过眼睛告诉我,一切都显得那么透亮,可以看到很远。看着窗外的景色,总感觉有哪个地方和国内不同,但又说不出来。于是自己问自己,是不是有种乡下人进城的感觉?呵呵,终于做了一回老外。可一想,不对呀,我是从北京来的,如果从城市规模上来讲,北京可是国际大都市,呵呵,我应该算是下乡才对呀。

窗外看到最多的是车和各种植被,以草地和大树为主。不过草坪上也栖息着不少的黑色和白色的塑料袋--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他们这里的司机一般都比较遵守交规,不过我还是看到这位印度大叔总要超速10个公里。记得在国内的时候,测量超速的仪器有10公里的误差,看来美国也是这样。美国的月亮真的不比国内圆多少。

快到目的地了,司机问我知不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是哪里,我说当然知道了,他说他也知道的。我也松了一口气,他既然知道,我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了。可结果是这位大叔找到了大街,可就是找不到门牌号--唉,刚出国,就被印度大叔忽悠了一把。

我们在35号大街上找了有十多分钟,终于还是找到了14579。

我拿出了钥匙,打开了门,走进了传说中的Condo。我知道,我的旅行结束了,我马上就要开始工作了。

此条目发表在人在旅途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飞越太平洋》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